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會計、稅務及薪資委外暨相關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服務推薦最佳稅務後盾

 

台中北屯國稅局查核案例分享, 台中豐原審計與確信會計服務推薦, 台中西屯農會稅務諮詢

為什么你如此聰明卻混得一般?  文/腦洞老師  公元前208年,咸陽鬧市,每個人臉上泛著紅潮,帶著進洞房時的那種興奮勁,只為看一個人的死亡演出。  演員低著頭。良久,他低嘆著跟一同演出的兒子說了一句話:  我今天好想跟你一起牽著黃犬到上蔡的東門追一下兔子啊。  這一天,大秦帝國的總設計師李斯被腰斬棄市,還被團滅了:夷三族。  公元219年,眼看就要過年了,楊修突然被抓了起來。聽完逮捕令后,楊修嘆了一口氣。  “我早知道我會有這一天了。”  聰明,果然聰明,早就算到了自己會有倒霉的這一天。可是,為什么明明知道前面是個坑,還往里跳呢?  公元1415年的冬天,外面下著大雪,錦衣衛的獄里擺了一座酒席,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請其中的一位犯人喝酒。犯人一杯接著一杯,毫不知道牢外正在挖一個大坑。  許久之后,犯人醉倒在桌邊。紀綱站起來,面如寒冰:拖出去吧。  犯人被埋進早已經挖好的坑里,結束了年僅四十七的生命。  此人,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解縉。  ……  這些個個都是人精,屬于你沒開口,他就知道你在想什么的主。比如解縉。  當年,朱棣不知道把皇位傳給太子朱高熾,還是二兒子朱高煦。解縉一句話就搞惦了:好圣孫。  好圣孫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。  朱棣從此拍板。  解縉不僅僅是金句小王子,還是神童,五歲會讀文章,10歲能背千句文。十二歲就已經把高考指定教材《四書》《五經》讀透了。還是明朝百度,編的《永樂大典》,堪稱現代版的十萬個為什么。見識也不缺,說朱棣搞不惦越南,就是搞不惦越南。  楊修高居三國聰明人排行榜第一位。什么事情,沒有他理不清的。尤其擅長揣摸領導意志。  曹操經過剛完工的相國門,在門上寫一個活字。楊修一看,馬上叫人把門拆了。為啥呢?楊修說,門中有活,就是闊字,魏王嫌門太大了。  更著名的是雞肋事件,曹老板晚上吃絕味鴨脖,啃了兩口發現沒有肉,給了一個差評。楊修一聽,就準備訂機票回國了。  李斯更是一個人精。孤身跑到國外,沒有綠卡,就掛靠在呂不韋下面當臨時工,最后竟然成了秦國的相國。  可是,這么厲害,他們怎么就仆了呢?  原因只有一個,他們的聰明敵不過他們的缺陷。  解縉同志大概是缺陷最多的一個人。持才自傲,誰都不放在眼里,不跟同事搞好關系。他這個毛病,老領導朱元璋早就看出來了。  朱元璋一開始特喜歡解縉,專門帶著身邊當百度百科用。結果用了沒多久,受不了。這玩意,搜一個關鍵詞,經常出來一大堆行為準則。比如有一次,朱元璋輸入:嗨。  也就打個招呼,結果解縉直接推送了一篇上萬字的文章,主要內容還是法律方面的專業知識。朱元璋點個贊,心里嘀咕,這娃不是有毛病吧。  過兩天,朱元璋又輸入:天氣咋樣?  解縉又推送一篇萬言書:《太平十策》。  確定有點虎!  很快,同事也認識他了。  這娃剛上班沒兩天,把整個兵部告了,說兵部存在十分嚴重的玩忽職守現象,建議進行整頓!尚書沈潛又氣又暈,這哪跑出來的小科員,宮里的路都認清了嗎?就敢告我!  朱元璋也苦笑了,把解縉叫過去,讓他注意言論,言論可以自由,但不可以散漫。  話音剛落,解縉又說:領導,你感覺你殺李善長這件事情,審判上有點事實不清呢。  滾!  朱元璋把解縉的家長叫過來,說你領回去吧,等十年后我們再用他。  “大器晚成,若以爾子歸,益令進,后十年來,大用未晚也。”  說白了,就是炒了他魷魚,連補償金都沒發。  朱元璋再沒有召喚過解縉。  七年后,朱元璋病逝。解縉借著吊喪的名義進京,其實就是想見見新領導朱允炆,看看有沒有機會調進京。結果德勝門還沒看到呢,就被人告了一狀,說他母親死了還沒埋,父親九十多了,竟然不在家盡孝,跑到京城來觀光旅游。  其實這個事情,說是事也是事,不是事也不是什么大屁事。孔子老師雖然說父母在不遠游,但工作需要嘛。  這個事關鍵就看人緣。就像上班遲個到,下班早個退,要是同事關系好,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。當然,如果同事關系不好,你前腳剛走,后腳就有人打小報告。  解縉想著朱元璋對他說的大用,結果這一告,被貶到甘肅蘭州當衛吏,也就比門房大爺高一級吧。  當然,解縉后面還是走了運,尤其是朱棣當皇帝時,他成了翰林侍讀學士,國家出版署署長,內閣成員。  朱棣一談解縉就是朱棣:“天下不可一日無我,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。”  可是,等朱棣深入了解一下,終于明白跟解縉在一起遲早得瘋。  解縉太會抬杠了。  朱棣給兒子朱高煦發點慰問金。  解縉說,超過高干待遇了。  朱棣準備打越南,收復國家固有領土,解縉說:要不要打個賭,你打得下,守不住。  沒錯,事實證明解縉是對的,但就不能換個方式說嗎?或者換個時間,換個地點再說嗎?  有時候高情商跟低情商的區別,就是同一句話,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時候,不同的地點,不同的對象!  一天也離不開解縉的朱棣覺得一天也不能跟解縉待下去了,最后把解縉打發到了越南。  朱老板很不地道。  你不是說我不能管好越南嗎,那我就派你去越南替我去收保護費。  這已經是解縉第三次被老板炒了。  一個人如果被第一個老板炒,你可以罵老板是豬頭。第二次被炒,你還可以罵老板是狗眼,但如果第三次,實在應該自我檢討一下。  解縉同志完全沒有覺悟啊。過了兩年,他跑進京來匯報工作。  朱棣去北方打仗去了。  老板不在,你要么等一下,要么回去得了,他偏偏去見了備胎:太子朱高熾。  這個性質跟本來去見女朋友,結果上了女朋友閨蜜的床是一樣嚴重滴!  完了,徹底完了。朱棣大怒,要把解縉抓回來。事實上,這會解縉還有救。畢竟他離得遠嘛,跑到越南,一來一回,說不定朱棣氣就消了。可解縉又把朱棣給刺激了一下。  “皇上,我發現南方的水利設施不行啊。”  言下之意,領導你不能老想著去北方打仗威風啊,南方的事情你也得管啊。  通緝犯還要給領導提意見?!  解縉直接被抓回來扔到了牢里。其實還沒有死透。過了五年,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請朱棣查看監獄名單,突然說了一句:解縉還在啊。  考驗同事關系的時候到了,要是紀綱說一句:解縉在獄里反省呢。說不定就救回來了。紀綱一句話也沒說,深刻理解了朱棣的意思。解縉不該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了。  回去就請解縉喝酒!  解縉到死也不知道,自己是咋死的。楊修倒是挺明白的。  相比解縉,楊修的缺點就少多了,他不像解縉那樣嘴毒,也不像解縉那樣做事不過腦子。其實上,他還是很懂領導心的。辦什么事情,總是能夠讓領導滿意:修總知外內,事皆稱意。而且也注意跟同事搞好團結。  可是,他還是逃不掉聰明人的頑疾:聰明。  聰明其實是一種毛病,不是一種才能。  因為覺得自己挺聰明的,楊修就特別喜歡展示這一點。  領導在晚會上出個謎,就是希望看到大家絞盡腦汁也猜不出的樣子。然后領導可以搖頭晃腦宣布答案,聆聽恍然大悟的聲音。  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啊。  可是,曹操的謎語還沒有說完,楊修就把答案說出來了。大家都鼓掌,曹操也嘿嘿嘿跟著鼓掌。  你丫敢搶我的風頭,我不弄死你?!  曹操發了一個通知,說自己夢中好殺人,你們不要靠近啊,不然殺了白殺。  有一天晚上,曹操的被子掉在地上,一個服務人員跑去撿被子,曹操跳起來就把他殺了,然后又回去呼呼大睡。到了天亮,一看,大吃一驚:誰殺了我的waiter,有本事站出來!大家告訴他,就是你昨天夢里殺的。曹操大哭,然后厚葬到烈士公墓。  這一下,大家都服了,老板果然夢中殺人呢。  楊修門清,他一聽就知道了。可是,這個實在不能說破啊。可是,楊修實在忍不住啊!這個就跟平時吃食堂的突然來了頓海鮮大餐,平時戴渡金銅心項鏈的突然收到了八心八箭的鉆戒,一年到頭方圓十公里一日游的突然出了國。打死也要拍張照片發個朋友圈啊。  楊修指著棺材說:丞相非在夢中,君乃在夢中耳!  三國人才濟濟,我就不信只有楊修看出來了。我相信,看出來的人起碼可以組成一個排。  人家不說而已。  真正的聰明是知道什么時候表達自己的聰明,什么時候收起自己的聰明。  其實曹操還是挺能容才的一個人。他的手下一大堆有才又有刺的,但曹操都忍了。但曹操就是容不下楊修。  楊修把他的聰明放到了最不應該放的地方。  曹操發現楊修竟然當槍手,幫助他兒子在考試時做弊。  有一回,曹操安排兩個兒子考試,讓他們出城門,又偷偷叫守門大爺不要放他們出去。曹丕死活出不去,曹植一去,就把守門的大爺給砍了,說我奉令出城,誰攔我砍誰。  曹操還挺高興,這個兒子行咧,有我當年的流氓氣質。  再一打聽,是楊修教的。  其實曹丕也請了槍手,不過,沒有楊修干得這么過份,每次抽考都要做弊。  楊修給曹植搞了一大堆小抄,曹操問啥,把紙條一翻,答案就出來了,比百度還快。  小升初,你幫他做弊,初中升高中你替他作弊,高考,你還替他做弊,難不成洞房你也要操刀!  你耍我就算了,還要禍害我的下一代?!  曹操真的不爽了,他跟楊修老爸打招呼:你兒子挺拽啊,天天跟我對著干,我好想弄死他!  “足下賢子,恃豪父之勢,每不與吾同懷,即欲直繩,顧頗恨恨。”  已經到這個地步了,楊修還不消停,那只有弄死了。  其實,楊修才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,至少人家賈詡就甩他一條街,曹操問他那個兒子行。賈詡呵呵不說話,曹操急了,賈詡才用一句話定了乾坤:“我在想袁本初、劉景升父子。”  大事遂定。  搞這么多小抄還不如人家一句話。  李斯是缺點最少的一個人。  他從不持才自傲,還很謙虛,推薦同學韓非子。不但謙虛,還從不耍小聰明,更不會口無遮掩,心里藏不住話。  可是,他依然有一個致命的缺陷。  他戀權。  這一點,從他一開始對耗子的生存狀況進行調查,從而得出活得好不好,全看你住北京二環,還是北極圈時就決定了。  他要活在最好的地方,站在食物鏈的頂端。于是,當趙高找到他,說我們扶持胡亥,你還是最牛時。李斯聰明了一世的人,終于糊涂了一時。  最英明偉大的帝國設計師竟然跟太監趙高搞到了一起。趙高成功將李斯拉到自己的檔次,然后用自己的豐富經驗打敗了李斯。  李斯在牢里,還想著自己的優勢,會寫文章。于是,寫了一封告白信給領導,這一招,他當年就玩過。那會,老板一世贏政要清理外籍人員,沒有咸陽戶口的一律趕出去。李斯就寫了一篇文章成功賺到了留京指標。  他還指望著復制成功。  我相信,他的這封信一定比《諫逐客書》還要文采斐然,還要偉大。因為上一回是為工作而寫,這一回是為生命而寫。  可是,時代不同了。游戲的規則制定者已經是趙高,而不是他李斯。他的這篇雄文根本連發表的機會都沒有。  趙高直接把信給毀了:一個犯人還上什么書。  斯,遂卒!  于是,一個個牛叉的人最后都被叉出去了。很多笨笨的人最終卻成功了,比如曾國藩。  其原因,還需要腦洞老師總結嗎?  好吧,腦洞老師總結一下。  你有多成功,往往不在于你發揮了自己多少的長處,而是你多大程度上規避了你的缺陷。  換個姿式再說一遍:你之所以聰明卻不成功,是因為你的聰明敵不過你的缺陷。 別跟“垃圾人”一般見識 人生哲理:一般人看不懂,看懂的人不一般 成功者學習別人的經驗,一般人學習自己的經驗分頁:123

二八定律    “二八定律”也叫巴萊多定律,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。他認為,在任何一組東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,約20%,其余80%的盡管是多數,卻是次要的,因此又稱“二八法則”。    一、20%的人是富人,80%的人是窮人。    二、20%的人掌握世上80%的財富,80%的人掌握世上20%的財富。    三、20%的人用脖子以上來掙錢,80%的人用脖子以下賺錢。    四、20%的人正面思考者,80%的人負面思考者。    五、20%的人買時間,80%的人賣時間。    六、20%的人做事業,80%的人做事情。    七、20%的人重視經驗,80%的人重視學歷。    八、20%的人知道行動才有結果,80%的人認為知識就是力量。    九、20%的人我要怎樣做就會有錢,80%的人我要有錢我就會怎樣做。    十、20%的人愛投資,80%的人愛購物。    十一、20%的人有目標,80%的人愛瞎想。    十二、20%的人在問題中找答案,80%的人在答案中找問題。    十三、20%的人放眼長遠,80%的人在乎眼前。    十四、20%的人把握機會,(勵志名言  www.lz13.cn)80%的人錯失機會。    十五、20%的人計劃未來,80%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。    十六、20%的人按成功的經驗做事情,80%的人按自己的意愿來做。    十七、20%的人可以重復做簡單的事情,80%的人不愿意做簡單的事情。    十八、20%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,80%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。    十九、20%的人如何能辦到,80%的人不可能辦到。    二十、20%的人記筆記,80%的人忘性好。    二一、20%的人受成功人的影響,80%的人受失敗人的影響。    二二、20%的人狀態很好,80%的人狀態不好。    二三、20%的人整理資料,80%的人不整理資料。    二四、20%的人相信以后會成功,80%的人受以前失敗的影響(習慣性否定傾向)。    二五、20%的人與成功人為伍,80%的人不愿意改變環境。    二六、20%的人改變自己,80%的人改變別人。    二七、20%的人愛爭氣,80%的人愛生氣。    二八、20%的人鼓勵和贊美,80%的人批評和漫罵。    二九、20%的人會堅持,80%的人愛放棄。    三十、20%的人敢于面對困難,80%的人逃避現實。分頁:123

周作人:談策論  自從吳稚暉先生提出上八股洋八股的名稱以來,大家一直沿用,不曾發生過疑問,因為這兩種東西確實存在,現在給他分類正名,覺得更是明了了。但是我有時不兔心里納悶,這兩個名稱雖好,究竟還是渾名,他們的真姓名該是什么。土八股我知道即是經義,以做成散文賦似的八對股得名,可是洋八股呢,這在中國舊名詞里叫做什么的呢?無意之中,忍然想到,真是--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,原來這洋八股的本名就只是策論。頂好的證據是,前清從前考試取士用八股文,后來維新了要講洋務的時候改用策論,二者同是制藝或功令文,而有新舊之別,亦即是土洋之異矣。不過這個證據還是隨后想到的,最初使我得到這新發見的是別人的偶然一句閑話。我翻閱馮班的《鈍吟雜錄》,卷一《家戒》上有一則,其上半云:  “士入讀書學古,不免要作文字,切忌勿作論。成敗得失,古人自有成論,假令有所不合,閾之可也,古人遠矣,目前之事猶有不審,況在百世之下而欲懸定其是非乎。”何義門評注云,“此亦名言。”此其所以為名言據我輯是在于教人切勿作論。做策論的弊病我也從這里悟出來,這才了解了與現代洋八股的關系。同是功令文,但做八股文使人庸腐,做策論則使人謬妄,其一重在模擬服從,其一則重在胡說亂道也。專做八股文的結果只學會按譜填詞,應拍起舞,里邊全沒有思想,其做八股文而能胡說亂道者仍靠兼做策論之力也。八股文的題目只出在經書里,重要的實在還只是四書,策論范圍便很大了,歷史政治倫理哲學玄學是一類,經濟兵制水利地理天文等是一類,一個人哪里能夠知道得這許多,于是只好以不知為知,后來也就居然自以為知,胡說亂道之后繼以誤國殃民,那些對空策的把“可得而言欽”改到“可得而言也”去繳卷,還只庸腐而已,比較起來無妨從輕發落。鈍吟上邊所說單是史論一種,弊病已經很大,或者這本來是策論中頂重要的一種也未可知。我們小時候學做管仲淪漢高祖論,專門練習舞文弄墨的勾當,對于古代的事情胡亂說慣了,對于現在的事情也那么他說,那就很糟糕了。洋八股的害處并不在他的無聊瞎說,乃是在于這會變成公論。朱子《語類》中有云:  “秀才好論事,朝廷才做一事,哄哄地哄過了又只休,幾事皆然。”又云:  “真能者未必能言,文士雖未必能,卻口中說得,筆下寫得,足以動人所聞,多至敗事。”可見宋朝已是如此,但是時代遠了,且按下不表,還是來引近時的例吧。“蘆涇遁士”原是清季浙西名士,今尚健在,于光緒甲午乙未之際著《求己錄》三卷,蓋取孟子禍福無不自己求之之意,其卷下言公論難從節下有論曰:  “士大夫平日未嘗精究義理,所論雖自謂不偏,斷難悉合于正,如《左傳》所引君子曰及馬班諸史毀譽褒貶,名為公論,大半雜以偏見,故公論實不可憑……夫因循坐誤,時不再來,政事有急宜更張者,乃或詢公論而姑待之,一姑待而機不再來矣。百病嬰身,豈容斗力,用兵有明知必敗者,乃竟畏公論而姑試之,一姑試而事不可救矣。濟濟公卿,罕讀大學知止之義,胸無定見,一念回護,一念徇俗,甚至涕位彷惶,終不敢毅然負謗,早挽狂瀾,而乘艱危之來巧盜虛名者,其心尤不勝誅。”注中又有云:  “山左米協麟有言,今日之正言說論皆三十年后之夢囈笑談。”自乙未到現在已整四十年了,不知今昔之感當何如,米君的意見似猶近于樂觀也。《求己錄》下卷中陶君的高見尚多,今不能多引。讀書人以為自己無所不知,又反正只是口頭筆下用力,無妨說個痛快,此或者亦是人情,然而誤事不少矣。古人云,耕當問奴,織當問婢,此即是孔子說吾不如老農老圃之意。何況打仗,這只好問軍事專家了,而書生至今好談兵,蓋是秀才的脾氣,朱晦庵原也是知道了的。我聽說山西有高小畢業會考,國文(www.lz13.cn)試題曰《明恥教戰論》,又北平有大學招考新生,國文試題曰《國防策》。這是道地的洋八股,也是策論的正宗,這樣下去大約哄哄地攘臂談天下事的秀才是不會絕跡的,雖然我們所需要的專門知識與一般常識之養成是很不容易希望做到。  中國向來有幾部書我以為很是有害,即《春秋》與《通鑒綱目》,《東萊博議》與胡致堂的《讀史管見》,此外是《古文觀止》。孔于作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,本是一句謊話,朱子又來他一個續編,后世文人作文便以筆削自任,儼然有判官氣象,《博議》、《管見》乃是判例,《觀止》則各式詞狀也。這樣養成的文章思想便是洋八股,其實他還是真正國貨,稱之曰洋未免冤枉。這種東西不見得比八股文好,勢力卻更大,生命也更強,因為八股文只寄托在科舉上,科舉停了也就了結,策論則到處生根,不但不易拔除,且有愈益繁榮之勢。他的根便長在中國人的秀才氣質上,這叫人家如何能拔乎。我對于洋八股也只能隨便談談,實在想不出法子奈何他,蓋欲木之茂者必先培其本根,而此則本根甚固也。  二十五年一月  (1936年:月作,選自《風雨談》) 周作人作品__周作人散文集 周作人:鳥聲 周作人:兩株樹分頁:123

ACC711CEV55CE


台中大里稅務功能運作
台中北屯遺產規劃 台中大里稅務行政救濟 有沒有可以節省營業稅的方式?

arrow
arrow

    dkda3quh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